<
新辣文小说网 > > 陆海巨宦 > 之二十五 门户大利
    李彦直奇道:“道试?我府试都没去考,怎么能参加道试?”

    贾郎中道:“听说,听说是知县老爷推荐你为神童……我也闹不明白,总之你快准备准备,赶紧去吧!”

    原来在生员选拔的三级考试中,道试是最后一环,一般来说,必须是考过了府试,才能去参加道试,不过也有例外,即有所谓“神童应试”之设。神童应试的要求有二:第一,考生年纪要小,一般要十一二岁以下;第二,要有府、州、县的正官推荐。如果和乡试、会试、殿试相比,应该说取得秀才资格的三级童子试上主考官的权限更大一些,可操作性也更加灵活一些。对于一些特殊考生(如神童),面试有时候比比试还重要。由于明代科场重视“神童”,提学官对年纪幼小的考生通常特别照顾,有时候哪怕笔试考得不够好,若是面试能让考官满意也可破格录取。科场舆论对这种做法非但不以为非,反而常常会认为是考官爱才。

    李彦直四月份错过了府试,之后诸事纷繁,便没再想今年还要参加,只打算下一科再说。不想这日尤溪县令接待一个府城来的吏员,公事谈完,就谈些“不相干”的,那吏员若有意若无意道:“如今道试将近,宗师已经按临,听说贵县有个神童啊,不知是否参加?”

    尤溪知县当时没注意,只是道:“没参加。他府试没去考,如今在家呢。”

    那吏员也就没说什么,但他离开以后,尤溪知县越想越不对头,心道:“他说这句话,是有意,还是无心?”这时他早知道李彦直和推官有交情,这一次又是因为矿盗的事情才误了府试,徐阶若有心帮李彦直,那完全是师出有名,只是徐阶是推官,没法自己越权推荐而已。尤溪知县思来想去,觉得宁可自己会错意,不可因此得罪人!便推荐李彦直为神童,让他去参加道试。

    这时离道试已经很近了,消息传到溪前村已经入夜,贾郎中等先得到消息,赶忙十万火急地来通知李彦直——在他们看来,本乡这位神童要去考个生员那是易如反掌!

    李彦直却知道自己的底细,道:“我有近一个月没温习八股文了,现在匆匆忙忙跑去,只怕过不了!”

    李大树夫妇却对这个儿子信心爆棚,都道:“只要你去参加了,肯定过得了,肯定过得了!”

    李彦直他娘就带了苏眉去收拾备考用的东西,那边李刚等去找了顶轿子,抱起了李彦直往上面一放,和吴牛等四个后生抬起了就跑,李彦直在轿子上叫道:“哥哥抬轿弟弟坐,小心让雷劈了我!”

    李刚却道:“雷要劈下来,大哥我给你挡着!”

    贾郎中拿过苏眉递过来的长耳竹篮,又带了四个后生急急跟去。八个后生路上接力,竟不停留,直奔府城!

    这道试虽比府试高了一级,但考试地点却也在各府府城的考棚——也就是考府试的地方。明代各省在布政司之下又分设各道,其中以提督学校教育事宜的,叫提学道,道试便是由各省提学道主持,因其掌握着学子们能否跨过科举第一道门槛的生死大权,故学子们又称之为宗师。

    与更后面的乡试、会试不同,朝廷为了避免学生的奔波之苦,便没让学生来就道台,却让道台去就学生,要求提学官在其三年任期之内,必须两次赴全省各府以及直隶州举行道试,这个叫做“按临”。提学官按临之后,直接住进考棚,并以此作为临时官署,故考棚也叫学道衙门。由于提学官举行道试要到处走,所以一省各府的道试并不同时进行,举行考试的时间也有迟有早,不过一般都会在四、五月。

    因为上次已经来过,所以李刚可以说是轻车熟路,入城后直接就奔考棚去。不料还是没赶得及!他们到了道学衙门前,里面已经在开考了!这回就是手续办齐了也进不去,何况他们连投文报名、廪生保结的程序都还没走呢!李彦直道:“算了,回去吧。”

    李刚等叫道:“怎么能就这么算!”几个人竟然就在考棚外头大叫:“尤溪的神童来了,尤溪的神童来了!”

    几个衙役闻声赶了出来,喝道:“捣乱考场!不要命了?”

    李彦直赶紧拉着哥哥们道:“快走快走!明年再来考也不迟!”

    正要走时,里面忽然传出命令来,问:“是尤溪的神童来了么?”

    李刚等仿佛才掉下悬崖便抓住了一根绳子,纷纷道:“是,是!”

    那传令的便道:“督学有令,破例,让尤溪神童进来!”

    李彦直愕然道:“这也行?”

    贾郎中将长耳竹篮往他肩头上一放,道:“当然行!大老爷说行,那就行!”

    李彦直便背了竹篮入内,在北面大厅拜见提学官,提学官伸长了脖子一望,李彦直还小,都还没帽子,一路上李刚等跑得飞快,他在轿子上吹风,头发被吹得都往后直,若是放在上辈子,这模样叫前卫,放这个时代,却叫狼狈,加上他一晚没睡,眼圈黑黑的,于狼狈中又带着几分好笑,提学官一看便笑了起来,道:“看你不过七八岁,居然能让探花郎赞不绝口,不知是走了什么门路,花了多少孝敬!”

    徐阶当年中的是进士第一甲第三名探花,在这等语境下,所谓的探花郎自是指徐阶无疑了。李彦直不知他来历,但见他慈眉善目的,又提起徐阶,那多半是“自己人”,便说:“我走的是阳明先生的门路,用知行合一做的孝敬。”

    提学官讶异道:“福建小童,竟也知道阳明先生?也懂得知行合一?”

    他为何会有这种语气呢?原来理学、心学为宋以后儒门内部的两大流派,朱熹是理学之祖,陆九渊为心学之宗,自朱、陆开始,两派纷争不断,王明明横空出世以后,朱陆之争又变成朱、王之争。朱熹生于福建,弟子又多福建人,尽管自宋到明,朝代都换了两次,但福建作为理学的大本营却从来没动摇过!因此朱熹之学说又被称为闽学。尤溪是朱熹的出生地,所以这个地方对理学一派颇有一种地理上的特殊意义,福建儒生,交往无不谈闽学而斥心学。这提学官却是心学一派,一听说朱熹的老窝里冒出个倾向于王学的神童,自然是大感兴趣!

    李彦直对什么理学、心学,这时其实也不是真心向往,只是既与徐阶结交,徐阶崇尚心学,他也就跟着崇尚心学,实际上完全是一种功利的行为,这时听提学官问起,便道:“不敢说登堂入室,但也在门口往里面望了几望。”

    提学官问道:“你望到什么了?”

    李彦直道:“我原本在门外,常听人说,门内风光如何如何,便想来看看,在门口一望,却觉得和别人说的不大一样,也不知道是自己对,还是别人对。于是就先走进来再说,一走进来,才知道别人说的不对,我自己原来想的,也不对。”

    心学虽为儒学一派,但讲学论道之际,有时候会近于禅宗,此是宗派内的术语风气,提学官一听眉毛一扬,问:“那怎么样才对?”

    李彦直道:“我正在做的事情、正在走的路,便是对的。”

    提学官笑了笑,道:“有些意思了,不过究竟只是刚入门,还未窥堂奥。过来,我告诉你什么是知行合一!”就让人搬了张椅子放在自己身边,拍拍椅子示意李彦直坐。

    李彦直道:“宗师,那我这试还考不考啊?”

    提学官不悦道:“你问这个干嘛!我现在要和你说的是明明德、致良知的大学问!”指着考棚的方向道:“那些玩意儿,呆会有时间再说吧。”

    李彦直哦了一声,就将竹篮丢了,爬上椅子上坐了,因问心外无理之理,直指本心之道,提学官大悦,连连颔首,道:“孺子可教,孺子可教!”(未完待续)